分子胶和邻近诱导: 靶向“不可成药”蛋白靶标

Janet Sasso , Information Scientist/CAS

RNA Medicines blog thumbnail

什么是分子胶?

分子胶是一种小型化学实体。它使用一种突破性的策略,即邻近诱导靶蛋白降解 (TPD) ,TPD中感兴趣的致病蛋白(POIs)与天然消化酶连接并被破坏(图1)。或:分子胶是一类介导了邻近诱导的蛋白质降解(TPD)的小分子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降解剂介导的靶蛋白(protein of interest,POI)与天然消化酶链接并被降解(图1) 这种方法有效地将POI“粘附”或连接到泛素 - 蛋白酶体系统的E3泛素连接酶,该系统通常作为细胞垃圾处理系统。 这种方法创造了全新模式的新型治疗剂,具有令人兴奋的对抗各种严重疾病的潜在活性,如癌症、炎症和免疫疾病以及感染,其中许多疾病是由致病蛋白的异常表达造成的。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 600 个 E3 泛素连接酶被编码,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使用 TPD 方法被开发,因此有相当大的潜力开发出更多的此类酶


2022 年 10 月 5 日下午 2 点,Neomorph 公司首席执行官 来自Dana-Farber的专家 和 CAS 专家在 ACS 线上研讨会上探讨了分子胶、靶向蛋白降解和诱导接近的新趋势。  注册


 

使用分子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蛋白质的示意图
图 1. 使用分子胶(A)或PROTAC (B)结合E3泛素连接酶CUL4-RBX1-DDB1-CRBN (CRL4CRBN)复合物,通过泛素(Ub)-蛋白酶系统降解靶蛋白 (POI)


蛋白质降解剂的优势在于它们通过瞬时结合而不是竞争性占据起作用,并在促进POI多泛素化后解离。 因此,单个降解剂可以破坏致病蛋白质的许多拷贝,从而在低剂量下高效靶向先前认为的“不可成药”蛋白。 蛋白质抑制剂药物可以阻断致病性蛋白的活性位点,而降解剂则可以去除致病性蛋白的所有功能,从而提高对POIs的敏感性,并更好地影响非酶蛋白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利用泛素驱动的天然蛋白降解来实现治疗目的的TPD化合物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Proteinix于1999年申请了首个将POI连接到E3连接酶的治疗性嵌合降解剂的专利。 随后进行了一项概念验证研究,其中一种癌症相关蛋白被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PROTAC) 成功降解。 早期PROTACs为大分子结构;2008年发表了第一篇利用nutlin-3招募MDM2 的小分子雄激素受体 (AR) 降解剂的报告。 随后小分子模拟HIF1α肽的发现加速了小分子PROTACs的合理设计。 到目前为止,很少有邻近诱导的TPDs达到临床测试,但有两种针对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PROTACs (ARV-110和ARV-471)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还有许多其他药物正在开发中。

分子胶与PROTACs具有不同的特性。 分子胶是一种小分子,它们与各种难以预测的靶蛋白相互作用,通过诱导和增强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显示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否则两种蛋白质之间不会显示出内在的亲和力。 PROTACs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二价分子,一个与POI结合,另一个与E3连接酶结合,通过连接子连接。 与PROTACs相比,分子胶体积更小,预计具有比PROTACs更好的药理学性质、更高的膜通透性、更好的细胞摄取和更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 分子胶的发现主要依赖于偶然性,但针对无成药性的蛋白质合理设计方法正在不断出现。 在初步发现后,后续的发现途径还包括继续进行骨架(或核心结构)定义、优化和验证(表1)。


表 1. 分子胶降解剂的发现途径与结构导向药物设计:
 

nitial Discovery Scaffold Definition

 

Optimization Validation

人们发现了各种类型的分子胶;最著名的可能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其类似物,以及针对E3连接酶脑的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泊马度胺(pomalidomide)。 分子胶已被确定具有多种其他作用机制,包括自噬介导的蛋白降解、MEK亚复合物稳定、KRAS突变体抑制、α-微管蛋白聚合稳定和FK 506结合蛋白12(FKBP12)降解。  

分子胶研究概况-如CAS内容合集(CAS Content Collection™)所示

CAS 内容合集™ 是全球最大的利用科学家人工标引的已发表科学信息内容合集,适用于对全球科学出版物进行定量分析,如:发表时间、研究领域、配方、应用以及化学成分等。 为了评估分子胶研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药物化学和药物发现方面,一份新的 CAS 洞察报告分析了 2012 至2021 年间 CAS 内容合集中发表的相关数据。 在此期间发表的与蛋白质降解剂剂相关的文章和专利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图 2)。

显示过去十年中蛋白质降解剂出版物数量变化趋势的图表
图 2. 过去十年间蛋白质降解剂出版物的年度趋势,包括期刊文章和专利。

关于蛋白质降解剂的期刊出版物主要来自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等(表2A)。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和邓迪大学(Dundee)发表了最多的TPD相关期刊文章(表2B)。 中国和美国的蛋白降解物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表2C)。 表2D列出了经常发表TPD相关文章的期刊,突出了TPD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药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和《欧洲药物化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的发表TPD相关文章最多。

表 2. 发表TPD相关期刊文章的主要国家(A)、组织(B)和科学期刊(D),申请TPD相关专利的主要国家(C)

显示已发表分子胶相关文献分布的表格

在出版物中,最常见的TPD类型是小分子(85.8%),其次是生物序列(7.7%),包括多肽、蛋白质、核酸和盐(图3左)。 这表明早期基于肽的蛋白质靶向嵌合分子发生了变化。 蛋白质降解剂是通过多步化学反应合成的,这解释了在文献分析结果中为何SPN(合成制备)和RCT(反应物)的物质量占多数的原因(图3,右图)。 CAS内容合集从专利中标引了大量化合物。

靶向蛋白降解剂文献中出现的物质类别及其在 CAS 内容合集中的主要作用
图 3. 根据CAS内容合集,与TPD有关的文献中所列物质的类别(左图)及其角色分类 (SPN、合成制备;RCT、反应物;THU、治疗应用;PAC、药理活性;BSU、生物学研究(未分类);PRP、属性)


在文献分析中发现,CRBN、VHL和MDM2是最常用的E3连接酶类型,用于招募TPDs,以诱导泛素化以及随后的靶蛋白在癌症,炎症,神经退行性,自身免疫性和传染病中的蛋白酶体降解(表3)。

表 3. CAS 内容合集中三种使用最为广泛的 E3 连接酶的蛋白质降解剂相关出版物数量与靶向疾病的相关性。 表中百分比由这三种蛋白质降解剂相关出版物数量除以与蛋白质降解剂相关出版物总数计算得出。

CAS 内容合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 E3 连接酶的蛋白质降解剂相关出版物数量的相关性


2017-2021年间,关于PROTACs和E3泛素连接酶的出版物数量最多,其次是脑蛋白酶(Cereblon)、蛋白酶体和泛素化(图4A)。 关于分子胶和蛋白质降解剂的文献数量较少,但从2019年开始呈现文献量和研究兴趣呈爆炸性增长。 其他概念词包括泛素化、E3连接酶、脑蛋白酶、PROTAC和蛋白酶体,也在2017-2021年间持续强劲增长(图4B)。

2017-2021 年与 TPD 相关重要概念的出版物数量。
图 4. (A) 2017-2021 年间与 TPD 相关重要概念的出版物数量。 (B) 2017-2021 年间与 TPD 相关重要概念的出版物数量变化趋势。 每个重要概念每年的百分比由其当年的年度出版物数量除以当年的年度出版物总数计算得出。


对CAS内容合集中蛋白质降解剂靶向疾病的分析显示,大部分(44%)的出版物与各种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相关。 此外,感染性疾病(11%)、神经退行性疾病(10%)、炎症性疾病(10%)、自身免疫性疾病(8%)、代谢性疾病(6%)和心血管疾病(5%)的比例也很高(图5)。

CAS 内容合集中有关目标疾病的蛋白质降解剂相关出版物分布
图 5. CAS 内容合集中有关目标疾病的蛋白质降解剂相关出版物分布。


分子胶——已发现的和正在发展的

文献分析已知的分子胶类型和结构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而且还在增长。 研究最为广泛的分子胶是结合 E3 连接酶 CRBN 的小分子和结合 DCAF15 的芳基磺酰胺。 其他通过各种非 E3 连接酶作用机制诱导蛋白质降解的分子胶包括自噬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稳定化KRAS 突变体抑制微管聚合稳定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 (mTOR) 抑制。 此外,研究还发现许多天然化合物(如环孢菌素 A 和萨菲菌素 A)可用作分子胶。 这些研究进展表明分子胶方法得到了极大扩展,可能具有更广泛的作用范围。

虽然已经确定了许多分子胶,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几种的临床疗效经过评估,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就更少了。 全球多家公司都有一系列分子胶产品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以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炎症。 这些公司的简介如下:

其他几家公司/机构也有一系列分子胶化合物处于临床开发的各个阶段,前景光明,旨在治疗多种不同的实体瘤和液体瘤以及炎症和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图 6)。

显示拥有处于临床开发流程的分子胶的组织及其所治疗疾病的图表。
图 6. 拥有处于临床开发流程的分子胶的公司和研究组织及其所治疗的疾病。

分子胶用作治疗药物的前景 — 能否解决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

利用分子胶诱导靶向蛋白接近降解酶(否则不会发生紧密接触)的方法十分令人兴奋,有可能创造出大量高度新颖的治疗药物,实现多种严重疾病的治疗。 难点在于现在要通过识别具有有用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并将其发展为临床可用产品来开发 TPD 方法。   

分子胶的作用机制及其设计原理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创造出新型化合物并加以充分利用。 新型分子胶的发现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高通量筛选以及系统验证工作。 还需要高效、合理的设计策略来促进更有效的新型化合物开发,并评估其在不同适应症中的活性。 要从偶然发现发展为合理设计,我们需要能够模拟和预测分子胶结合的计算工具以及结晶方面的进步,从而增进对蛋白质对接的理解

CAS 内容合集检索结果表明,利用分子胶诱导蛋白质降解引起了广泛研究兴趣,相关研究文章和专利出现爆发性增长。 虽然 E3 连接酶靶向化合物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非 E3 连接酶化合物和一些天然分子胶降解剂也备受关注,这表明存在多种潜在试剂。 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使用这种方法的治疗药物,有望解决多种未得到满足的医学需求,因此分子胶的前景十分光明。

下载我们的 CAS 洞察报告,了解分子胶降解剂的爆发性增长及其治疗应用,以及相关研究在过去十年中的演变过程。